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一个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完备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的侨务思想是这个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团结发动"宁波帮"的论述及其在宁波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一、小平同志在侨务工作上的拨乱反正和关于"海外关系"的论述,为开拓新时期的侨务工作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第一,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把几千万海外同胞看成是中国在大发展时期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机遇,并以此为依据勾画我国的开放格局。正如他在1991年1月视察上海时的谈话中所说:"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1984年4月,国务院确定宁波为沿海开放城市,同样也是因为宁波有海外"宁波帮"的优势。
第二,小平同志把几千万海外同胞作为争得较长时期和平环境的友好力量。事实证明,小平同志此举是非常英明的。20年来,几千万海外同胞成为一支开展国际友好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增进所在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促进所在国政府改善和发展同我国的关系,扩大我国对外影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小平同志把几千万海外同胞作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炎黄子孙历来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收回港澳,****是所有中华民族子孙的共同愿望。小平同志顺应了包括海外同胞在内的炎黄子孙的心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极大调动了海外同胞的积极性,成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
二、小平同志关于团结发动"宁波帮"的论述,是他的侨务思想的创造性地发挥和具体运用的范例。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北戴河听取当时的国务委员谷牧汇报宁波的情况时,注意到相对于广东、福建籍的华侨华人而言,海外"宁波帮"人数虽然不多,但质量较高,小平同志当即指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并决定派对外经济贸易部顾问卢绪章到宁波,帮助搞好对外开放工作和发动"宁波帮"工作。
小平同志的这一谈话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极大地鼓舞了宁波人民和海内外的"宁波帮",成为宁波市"搞好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和长期的指导方针"。这一谈话,既表明他对宁波建设和发展的极其关心,更是对"宁波帮"的重视和肯定。
三、小平同志身体力行地亲自做海外"宁波帮"的工作,给广大侨务工作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已故"世界船王"包玉刚,是当代"宁波帮"的杰出代表。为了团结、发挥这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代表人物的作用,仅1981年到1984年4年间,邓小平就7次会见包玉刚,不仅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他,而且设家宴款待包玉刚一家;包玉刚逝世后,邓小平以"生前友好"的名义送了花圈。
邓小平与包玉刚坦诚相见,在香港回归等问题上对他寄予厚望,而包玉刚也不负小平同志的厚望。中央委以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和咨询委员会召集人的重任后,他不遗余力地积极工作,在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正如另一位著名的"宁波帮"人士、原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邬维庸所说:"中国、英国、香港三方关系以往一波三折,包玉刚是缓冲及中介角色,发挥了影响力。一句话的作用往往超过十个人的意见。"
邓小平对包玉刚爱国爱乡的义举,总是满腔热情地赞赏和鼓励。包玉刚在北京捐赠1000万美元建造兆龙饭店,邓小平不但亲切会见包玉刚之父包兆龙先生,亲笔题写了店名,而且出席饭店的开业剪彩仪式。包玉刚决定捐赠巨资为故乡创办宁波大学,而且还要利用北仑港的优势在宁波办一座规模和宝钢一样的钢铁厂。对此,邓小平一再表示支持,还为宁波大学题写了校名。
多次受到邓小平会见的还有著名的"宁波帮"人士王宽诚和安子介。王宽诚先生从1956年起曾任全国政协第二、第三、第四届委员和第六届常务委员;全国人大第四、第五届代表;1986年荣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委会副主任。作为一个著名的爱国侨胞,王宽诚曾经多次受到周总理等领导人会见,但会见得最多的是邓小平,小平同志每次会见总是亲切地和他握手。安子介先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1985年他被全国人大聘请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子介曾经6次受到邓小平会见,每次会见都使他备受鼓舞。安子介不负使命,他一身而兼二任,为香港的顺利回归作出了重要贡献。
小平同志不但重视发挥"宁波帮"工商巨头的作用,亲自做他们的工作,而且也同样重视发挥其他人士的作用。另一位宁波籍人士、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马临博士,就是受到小平同志关注的教育界代表。1982年6月5日,马临先生作为邓小平特邀的客人来到北京。小平同志会见了他,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邓小平告诉马临,香港问题将在明年和稍后一些时间解决。当马临亲耳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口中听到香港回归的时间表时,不禁热血沸腾,从此他不遗余力地投人到迎接香港回归的行动中去。此后,马临被聘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并作为五个港方召集人之一,和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一道,负责"香港特区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宗教小组",起草基本法第六章。后来又和钱伟长一道共同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评选工作。
与上述几位相比,更多的"宁波帮"人士虽然没有直接听到邓小平的教诲,但他们在"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下,同样得到了极大的感召和鼓舞。
为什么小平同志特别对"宁波帮"寄予厚望呢?这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
l."宁波帮"历久不衰,遍布全球,尤其在港澳和东南亚实力雄厚。
历史上的"宁波帮",是指旧宁波府所属鄞县、奉化、慈溪、镇海、定海、象山六县在外埠经营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联结而成的商业群体。
"宁波帮"崛起于明朝天启、万历年间,鼎盛于五口通商之后,本世纪又再度称雄于海外。
据统计,至今仍有73000多宁波籍商人分布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加上他们的后裔,总人数超过30万。然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宁波帮"的质量。他们中不乏工商巨头和世界级的名流,如包玉刚、董浩云、王宽诚和邵逸夫、陈延骅、曹光彪、李达三、孙忠利等。在香港的十大富豪中,"宁波帮"曾经占有三席;在为数不多的"世界船王"中,"宁波帮"也占有二席。他们不但拥有巨大的财富,而且具有不可等闲视之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政治能量。总之,"宁波帮"的人数虽不及"潮汕帮"和"福建帮",但实力和能量却非同小可。
而现代意义上的"宁波帮"所指更为宽泛:在地域上,除旧属六县外,还包括余姚、宁海;在行业上,不仅仅局限于商人,而是泛指在外埠从事一切活动的宁波籍人士及其后裔。我们理解小平同志所说的"全世界的‘宁波帮“",乃是指海内外所有宁波籍人士。这个力量加在一起就更为可观。
2."宁波帮"素有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从历史上看,"宁波帮"人士中,有同情和支持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有在民族危难中舍身取义的。至于热心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捐资办学更是历代不乏其人。
如在老一代"宁波帮"中,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五金大王"叶澄衷就出巨资分别在家乡镇海和上海创办叶氏义庄、澄衷蒙学堂;本世纪初,著名的旅日华侨吴锦堂先后出巨资兴修家乡杜、白两湖水利,耗资 22万银两创办锦堂学校,被誉为全国办学三贤之一,与陈嘉庚、聂云台齐名。在当代"宁波帮"中,原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宽诚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捐献了一架飞机,并积极购买爱国债券,而且在六十年代就捐赠了两所以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名字命名的学校--"东恩中学"和"东恩小学"。
小平同志以他博大的胸襟和敏锐的洞察力,不仅在宏观上成为我国新时期侨务工作的开创者和决策者,同时也以他一贯的务实精神,成为侨务工作的实践者。我们认为,小平同志关于团结发动"宁波帮"的论述,是他的侨务思想的创造性地发挥和具体运用的范例。
四、小平同志关于团结和发动"宁波帮"的论述,在宁波的成功实践以及所产生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1984年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之时,也就是宁波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一个崭新的起点。宁波市的各级党政领导和涉侨部门积极响应小平同志的号召,努力做好团结发动"宁波帮"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是认真落实侨务政策,以"诚心"争取"侨心"。落实侨务政策,这是动员海外"宁波帮"的基础,争取侨心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宣传。一方面,对归侨、侨眷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另一方面,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落实"文革"中被挤占的华侨私房、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被错误改造和在土改中被错误没收的华侨房屋。据不完全统计,1984年来全市共落实上述侨房24000平方米。
二是热情接待回乡侨胞,广交朋友增进乡谊。据统计,1984年来全市侨务系统共接待回乡探亲的宁波籍海外三胞2.5万余人次;接待海外宁波同乡社团40余个。回乡之行,增进了家乡和游子之间的了解和乡谊,也更激发了"宁波帮"帮宁波的热情。
三是接受海外侨胞捐资捐物,促进了宁波教育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至1998年,全市共接受捐赠超过5.5亿元人民币。其中,捐赠千万元以上的有12人,百万元以上的有50余人。许多"宁波帮"人士,不但热心帮宁波,而且从宁波扩大到全省、全国。邵逸夫先生至今已在全国捐建教育项目2000余个,捐赠总额已达19亿多港币。许多中、小实业家,如赵安中、包玉书、闻儒根等捐资额都在数千万,捐建外地的教育项目均达几十个、上百个。
四是海外"宁波帮"直接投资或牵线搭桥、引进外资,促进了宁波的开发建设。截止1998年,全市累计兴办三资企业4000余家,实际利用外资28.47亿美元。一批海外大公司、大财团纷纷到宁波兴办实业,其中协和石化一期工程总投资10亿美元。在上述三资企业中,70%以上是侨胞直接投资或引进的。
五是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往和祖国统一的进程。根据"台中有侨、侨中有台"的特点,在开展侨务工作中注意到海峡两岸的交往与联系,建立了两地的友谊,增加了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了和平统一祖国的进程。
总之,小平同志关于团结、发动"宁波帮"的论述,极大鼓舞和调动了海内外宁波人的积极性,并在宁波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已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还正越来越体现出它的巨大潜力。